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正在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解决乡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之一。8月25-29日,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济南隆重启幕。记者了解到,本届盛会将设置“美好生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板块,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多地的非遗传承人展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就。
苗绣:绣娘们用一针一线,助力乡村振兴
苗族的刺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主要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聚集区。雷山、台江等县的苗族服饰刺绣技艺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每一件绣品都精美绝伦。苗族服饰的刺绣工艺有其独特性,如双针锁绣、绉绣、辫绣、破纱绣、丝絮贴绣、锡绣等各具特色,与众不同。刺绣的图案在造型方面,大量运用各种变形和夸张手法,表现苗族创世神话和传说,从而形成苗绣独有的艺术风格和刺绣特色。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禄颖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代表性传承人、贵州省高级工艺刺绣大师,多年从事民族刺绣工艺传承,对苗绣工艺品的创作、设计、用色及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团队拥有非遗传承人4人,高级工艺大师4人,绣艺精湛绣娘52人,其中有37人曾获得省、州、县文化产业和苗绣技艺比赛奖项。其创立的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在南官营移民安置社区建设扶贫车间,常年开展培训,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48期,培训农妇1400人次,带动1297名苗家农妇就业增收致富。公司的不断发展给广大农民带来实惠,是解决农民居家就近就地就业的重要基地,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绣娘们用一针一线,助力乡村振兴,一挑一串之间,将手心的温度一代一代传下去。
苗族银饰:纯净无暇,造型繁复精美
惠水苗族银饰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惠水县涟江街道、摆金镇等苗族聚居区。惠水苗族银饰锻制工艺为纯手工制作,在装饰图案上不仅继承了本民族传统图案,也吸纳了汉民族文化,将汉字及汉民族文化的符号和图案运用到苗族银饰制品之中,在审美上既显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也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苗族银饰传统制作技艺主要以家族传承的方式传承,即由长辈传给晚辈,但同时有师徒传承的模式,具有传承方式的多元性。
贺白梅是苗族银饰县级传承人,1987年出生于惠水县涟江街道,父亲贺顺利是苗族银饰老艺人吴开贤的徒弟,苗族银饰锻造技术高超。贺百梅自幼耳濡目染,对苗族银饰制作流程十分熟悉。2004年她正式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苗族银饰制作工艺。学习过程中最难把握的是錾刻与焊接。錾刻的掌握全凭手感,用力过大容易将银片錾通,力道不够又不能将纹理的层次感突显;焊接时火候过大会造成局部熔化导致前期的制作功亏一篑。火候过小则焊接不牢靠,容易被损坏。贺百梅整整用了3年的时间才熟练掌握。
多年坚持不懈地运用传统的手工技艺制作银饰,贺百梅取得了长足进步,她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在细节、局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经她制作出来的饰品造型美观,纹理清晰,设计巧妙,做工精细,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她制作的苗族银饰作品还被惠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