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源头与核心,它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以及民族思维方式,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基本内核的中华文明。
那么如此重要的文化你究竟了解多少呢?
快来和雨小荷一起去国际时尚创意中心一睹风采吧~
作为本届非遗博览会的特色板块之一,黄河流域非遗展区选取黄河流经九省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类代表性项目,通过展示黄河流域衣、住、行、用四个主题内容,讲述了黄河故事,同时也推动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01、首先是衣,走进展厅,一件件充满民族风情的衣服像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浓浓的民族风扑面而来,让人心花怒放。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彝族服装。
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彝族服饰在彝族文化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古朴的纹饰、华丽的色彩、精细的做工,无不体现出彝族人聪明的才智和较高的艺术审美水准。
2014年,彝族服饰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彝族服饰集多种工艺于一体,纹样丰富多彩,色彩优美和谐,既保持了古老的文化传统,又体现了不断创新的审美追求。
彝族服饰可以看出年龄、性别、婚育等差异,还能看出节庆、婚礼、葬礼、崇拜、信仰、礼仪等习俗。
比如结婚新娘装,头缠黑、背布帕,饰以金花银泡,上盖一块头巾,颈饰银领牌,耳坠银饰品,上身着以绣花宽袖长衣,下着白裙,手饰金银手镯及金银戒指。
这样的服饰体现着各族民间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情趣。
往后走是裕固族服饰,裕固族服饰特征因各部落生产生活习俗不同而各具特色,大致可分为东部服饰和西部服饰两大类,主要体现在妇女服饰的不同上,且均有“衣领高、帽红缓”的特征。
裕固族妇女的帽子特点最为鲜明,东部妇女帽子呈大圆顶形,形似礼帽。
西部妇女帽子为尖顶,帽沿后部卷起,两者一般均以茂菱草和羊毛线编织帽胚,用红布缝制帽里,白布缝制帽面,帽沿为镶有花纹的黑边帽顶配有红缨,故称“红缨帽”。
红缨帽也是裕固族已婚妇女和少女的区别标志,妇女出嫁成婚后方可戴红缨帽。
裕固族男子服饰也有其独特之处,头戴金边白毡帽,帽沿后边卷起,身穿大领偏襟长袍 衣料大多以布、绸、缎或揭子、兽皮为主,扎彩色腰带,佩有腰刀火镰、真烟壶、烟荷包等饰品。
馆内还展示了许多民族的特色服装,那是一种语言无法形容的美,你一定不要错过哦。
02、说起“住”,一定要说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阆中丝毯编织技艺,这也是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技艺。
自明朝开始,出现了丝毯组织作坊,朝中期,丝毯编织成为城镇很多家庭的主要谋生职业。
丝毯编织分挂经、打纬、打底栽绒、砸靶子和手工平毯等丝织造工序繁复、耗时极长。
毯背每米丝线道数就可达1300余根,每平方米打结点达100万个,所有经纬线打结缠绕全由手工完成,且精细度极高。
还有令人惊艳万分的广绣,广绣是珠三角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
广绣与潮州刺绣合称粤绣,与湘绣、蜀绣和苏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
03、晋作家具造型古朴大方,制作家具利用当地优质软木如核桃木、榆木、楸木为材,沿用制作硬木家具的技术,其本色家具要经煮、泡、烤、磨、漆、光等工序。大漆家具要经过披麻、披灰、上漆、描金、画彩等复杂的工艺流程。
晋作家具制作技艺以家庭传承为主,逐渐形成种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技艺。
据《开封县志》记载,清末时期的张泰全首度创制“汴京灯笼”,至 今已传承六代。汴京灯笼张的张氏彩灯造型和扎糊技艺源于开封民间的彩灯制作传统。
汴京灯笼张的传统作品主要经过扎制、合褶、着色、整理等流程完成。并在历代的传季承与发展中形成了造型突出,令人过目不忘;用料考究,注面材料色与光源色的一致性的特征。
在几千年的生活文明中,这红红的灯笼早已成为祥和安定的符号象征深深的烙印在我们心中。
04、最后,就是“行”啦。最令雨小荷惊叹的是“皮筏”,皮筏历史悠久,自古便引以为意,《宋史·王延德传》有:“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的记录。
主要分布在以兰州为主的甘肃、青海、宁夏、内蒙的黄河两岸广大地区。
它的特点是只能顺流而下,不能逆流而上,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羊皮筏子造型美观、独特,它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雨小荷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也许你会发现“吃”这一板块怎么没有提呢?
这是因为美食是需要你来亲自品尝的,雨小荷只能说保证让你惊喜不断~还不快来快来国际时尚创意中心看看~
05、与此同时,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中国青年网主办的第二届“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和中国旅游报社主办的“2020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在济南发布啦。
济南非遗进校园结硕果,成功获评第二届“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创新非遗进校园形式、丰富课程内容,大力推动非遗扎根学校,建立起深度融合机制。
截至目前,全市先后公布了45所济南市“非遗传承人校园授课”试点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两年授课学生7万余人次。
已有近100所学校开设了面塑、剪纸、皮影戏等非遗课程,命名8所中小学校为教育示范基地,中小学校已成为我市非遗传承的重要基地。非遗进校园,实现了传统文化与非遗传承的进一步深度融合,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在美丽的泉城结出累累硕果。
创新发展,打造样板,百花洲非遗与旅游融合案例发布
作为第六届非遗博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非遗案例、主题线路发布会于10月24日在济南国际时尚创意中心(省府前街)召开。济南百花洲历史街区作为优秀案例公布。
百花洲历史街区是济南古城片区内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园区定位主要以济南民俗文化为主, 片区内先后承接世界摄影大会、全国曲艺周、国家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中国社科大会等重大活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