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泥泾棉纺技艺形成于宋末元初,由当时松江府乌泥泾人黄道婆在崖洲(今海南岛地区)棉纺织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生产实践发展而成的。黄道婆把在崖州学到的纺织技术进行改革,制成一套“擀(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椎弓)、纺(纺车、三锭脚踏纺车)、织(织机)之具”,提高了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经由黄道婆改进后的乌泥泾棉纺技艺形成了由碾籽、弹花、纺纱到织布等当时最先进的手工棉纺织技术的工序,在棉纺实践中显现出了强大的生产力。从此,松江府一跃而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乌泥泾棉织物也获得了“衣被天下”的美誉。乌泥泾棉纺织技艺改变了国人上千年来以丝、麻为主要衣料的传统,使明、清两代全国范围内大量增殖的底层百姓用棉衣御寒,同时促进了上海以及江南地区集镇的形成和繁荣,也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改变了上海地区的生活风俗和传统婚娶习俗。
康新琴,1932年生,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东湾村人。康新琴从小喜欢纺织,七岁开始向母亲学习纺纱,十一岁学会去籽、弹棉、纺纱、织布等技艺,成为了村里的纺织能手。2006年,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7年,康新琴被确定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之后她开始收徒授课,至今一共培养了2位市级传承人和4位区级传承人。2020年1月2日,康新琴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