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兴于明初,当时,杨家埠村民已具有木版年画的刻印技艺,人们利用春闲时节将印年画的颜料、纸张绘制图案裱糊到风筝骨架上,扎制成独具特色的潍坊风筝,在清明时节放飞风筝自娱自乐,或馈赠亲朋。潍坊风筝的扎制多就地取材,最初利用高粱秸和苇子,由于这些材料难以烘烤弯曲,因而当时多扎制成“八卦”“筛子”“七星”等简单的几何形状的板式风筝。至清代,风筝骨架改为竹制。至近现代以来,潍坊风筝逐渐形成了以硬翅风筝为主、长串“蜈蚣”为最、软翅风筝为巧、筒子风筝为奇的风筝体系。

潍坊风筝讲究扎、糊、画、放,其中扎、糊为造型基础,画是弥补形体的不足,色彩则是造型的完美。潍坊风筝的造型不重自然形似,而是以形写神,讲究图案美。有些平面风筝在造型意识上与民间剪纸一脉相承,而立体风筝则与民间的泥塑联系密切。


传承人简介

张效东

张效东,男,汉族,生于1949年10月,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人,系潍坊风筝扎制技艺第十五代传人。酷爱美术,善习工艺,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泥塑雕刻和风筝扎制,后师从风筝大师杨同科学习潍坊风筝扎制技艺,技艺日臻成熟,1986年创办效东风筝工艺社。

从事风筝扎制50余年来, 张效东不断研习传统工艺,博采众长,以精湛的手艺和创新的思维,在风筝扎制技艺中形成了题材新颖、构思大胆、结构精巧的艺术风格。在全面掌握传统风筝扎制技艺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在风筝的扎制上注意了骨架结构与主题内容的协调新颖,在风筝的特点上保持了潍坊风筝的传统特色,在选材和色彩上,借鉴了杨家埠年画和民间泥塑、布老虎玩具的装饰美,使得作品具有了艺术美。结合传统技艺,张效东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创作了集声、光、电多种科技元素于一身的大型立体风筝,并利用齿轮和杠杆原理,使风筝发出光影和声音,在天空中吞云吐雾。参加了历届潍坊国际风筝会风筝大赛,获得创新扎制金奖、银奖、铜奖共计35枚,团体一等奖35个。

多年来积极开展传习活动,收徒传艺百余人,免费教授风筝扎制技艺。同时积极参加由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种展演活动,以及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为非遗保护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被授予“潍坊工艺美术大师”“潍坊风筝明星”“潍坊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潍坊市首届艺术大师”“国际风筝艺术大师”等称号,2014年3月被命名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5月,被文化部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代表性传承人。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