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割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名“割绣”“割绒纳绣”,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据考证,山东鲁东南地区有一阎家庄,昔日有一位书生自幼敏而好学,为来年进京赶考,经常去僻静的草庐攻读。恰巧当年遭遇寒冬,将脚冻伤了不能远足,书生愁的日渐消瘦,其妻就亲自用纯棉布打底做鞋,上下6层布踏为一体一针一线手工缝制而成,割开后得到的棉线也就自然形成了"绒",鞋垫上凸起的棉线对脚底有很好的按摩作用,走起路来十分舒服,书生穿上以后顿时感觉好了很多,从而顺利进京,高中探花。此事在五莲民间传为美谈,女孩子自幼学习割花,割花是必备的女儿课程,起先是母教女、姐带妹,待其婚后,又婆媳相教、邻里相传的一代代传承延续下去。正是这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延续,才使得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灿然绽放到今天。
五莲割绣鞋垫还曾鼓舞过士气,妇女们把对前线战士的期冀与祝福千针万线纳绣在其中。在中国的抗日以及解放战争中,它曾跟随战士翻山越岭、南征北战。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千千万万的青年妇女向战斗在前线的人民解放军寄去了成千上万的“割绒”鞋垫,有许多人借着美丽的鞋垫和前线的年轻子弟兵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在2010年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获铜奖。
女,生于1959年,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莲割花代表性传承人。
在老百姓眼里,"割绣"就是纳鞋垫,是农村妇女的活。退休以后,阎秀荣没有闲下来,而是重新拾起了老母亲交给她的这门技艺。自己被省文化厅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五莲割绣传承人后,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五莲老辈的家庭妇女几乎人人都会的传统的非遗技艺寻找新的销路。在详细了解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后,阎秀荣决心通过市场化运作让村民学技能,从根本上脱贫。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公司+传承人”的运营模式,以非遗助力乡村脱贫为指导,带动100余名妇女从事该项非遗技艺。本着“不离家,闲时干”的原则,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500余元。通过文旅结合的指导思想,积极拓展销售市场,通过在省内知名景点设立产品直营店,为非遗产品寻找市场。目前阎秀荣在济南、日照等地开设了2家自营店、1家工作室、1所非遗研学基地,各类非遗工艺品销售成果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