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满族珍珠球

“珍珠球”是满族传承300多年的竞技活动之一。珍珠球源于满族的一种劳动——采珍珠。“采珍珠”,满语为“尼楚赫”。在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时代,满族男、女青年在狩猎、采集珍珠劳动之余,欢庆丰收之际,会在陆地上用绣球“当珍珠”互相往鱼篓中投掷,投中者预示着未来能采集到更多的珍珠。

该项目所需用具是球拍(仿蚌形制作)、渔网、珍珠球(小皮球替代)。活动进行时分为甲、乙两队,每队7人,场地长30米、宽15米,中线两侧依次为水区、限制区、封锁区、得分区,每队内分别有撑“渔网”队员一人,手持网兜一个,兜径30厘米,网深40厘米,在得分区内活动,用网兜接本队队员投来的球,接住一球得1分。每队内有两名队员称“蚌”,手持球拍,活动在封锁区内,拦住对方投给“渔网”的球。其余队员称“采珍珠人”,分散在水区内,负责攻防投球和发球等。


传承人简介

李洪涛

李洪涛,男,1977年出生,现居伊通满族自治县,师承伊通满族民间传统体育大师曹林平,为伊通满族珍珠球第五代省级传承人。李洪涛毕业于四平师院体育系,负责满族珍珠球在伊通地区的展示推广,推动满族珍珠球运动成为伊通中小学体育课必修课程,并于2018年和2019年成功组织举办两届全县规模的中学生珍珠球比赛。此外,李洪涛等项目传承人对珍珠球传统项目场地的规划做了现代改进,在传统珍珠球场地封锁区外设置了80厘米宽的限制区,此规则已被国家民委采纳为珍珠球比赛的“国家标准”。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