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福锦手工编织技艺源于两汉三国时期蜀国的丝织工艺。经过历代织锦工人的继承、发展、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福锦手工编织技术并传承至今。遂宁福锦手工编织取优质生丝为原料,在图案设计、点图、配色、染色、挂经、打结等工序的操作上全凭艺人的实践经验加以掌握控制,其传承也主要靠言传身教、口耳相授,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经验的积累才能掌握其技术。福锦编织丝线细如毛发、工艺复杂。按难易程度分为1200道、1000道、800道、600道、400道、300道。道,即30.48平方厘米纬线的打结数量。一幅约65.8平方厘米的福锦,如果采用最简单的300道工艺,需要半年时间,如果按照1000道标准来做,则要耗时两年左右。由于整个织造过程无固定样式,全凭个人的领悟操作,因而没有两幅福锦是完全相同的。尤其高道数福锦,一人很难织出第二块,故而高道数福锦又被称为“软黄金”。
陈玉,女,出生于1958年11月,从事手工编织真丝挂毯、地毯事业40余年,是四川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78年10月—2002年7月,在遂宁县地毯厂工作,其中1978年-1980年就赴新疆外贸地毯厂学习;1980年6月-1980年10月年在车间任编制工;1980年10月-1985年任车间主任;1985年-1990年任生产科长;1990年-1992任生产厂长兼销售科长,负责地毯厂技术监督和更新,和地毯销售;1992年-2002年被遂宁市粮食局仁里国家粮库下属开办的地毯厂聘为地毯厂厂长。2002年10月至今,个体经营手工编织真丝挂毯地毯;2009年被四川省评为四川省非遗传承人,2017年被遂宁市评为“遂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