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既有观赏性、艺术性又可食用的民间传统手工面花制作技艺,广泛流传于华北及全国各大港口区域。据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乡野拾珍》记载,500年前大明弘治年间,韩村(今黄骅)面花已经声名鹊起。
独特的黄骅旱碱硬质冬小麦,历经250多天寒冷和干旱的严苛考验,把吮吸自盐碱中的养分转化为特殊的营养成份,产量低、面筋含量超常、淀粉特性优良。制作遵循传统老肥发面,营养丰富,麦香浓郁;1:10的戗面,瓷实、劲道;兑碱水、排气揉制、磕花、亮印、点头彩等20道工序,超百种寓意吉祥的图案,用于儿娶女嫁、赠亲访友、供奉祖先神灵祈福。
孙建军,男,祖籍黄骅市官庄乡吕郭庄村,孙氏家族老少女辈都是面花制作忠实的传承者。在几年时间里,他遍访黄骅民间面花制作高手,并多次向代表性传承人白俊华、陈恩芳、郭玉华悉心请教,为非遗传承基地筹建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以传承非遗为己任,在民间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开创了工厂化生产面花的先河,并研究总结出非遗生产性保护制作面花的一流技艺,结集成册,作为工厂化生产制作的葵花宝典。在非遗传承平台上,孙建军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古法,善于探索创新与发展的道路,凭借智慧平衡事物。通过下乡考察,在保证核心技艺不变的前提下,从面花规格方面突破传统,设计出新样式产品,并形成系列产品,以礼盒包装投放市场,如贺寿系列、喜宴系列、福禄寿喜系列等。可以说,孙建军和他的团队续写了黄骅面花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