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刺绣的起源,在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有一位傈僳族神勇的猎手,经常外出打猎,凡是猎获物美丽的皮毛他都要带回寨子送给他心爱的情人。他的情人收到这些珍贵的皮毛后怕丢失,就把这些五彩斑斓的皮毛拼凑起来,缝制成衣服,穿在身上。姑娘们发现这种衣服款式新颖美丽,色彩斑斓,都爱不释手,于是就仿照这样的色彩花纹刺绣在衣物上,从此就有了傈僳族刺绣服饰。傈僳族刺绣花团锦簇,色彩斑斓,民族特色浓郁。傈僳族妇女心灵手巧,个个都精于剌绣,她们的刺绣作品从头饰、上衣等几乎傈僳人全身的衣物饰品和生活用品上都是用刺绣来进行装饰。新山傈僳族的刺绣区别于其他傈僳族刺绣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提前在布上画底图,而是凭着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及喜好,在脑海中构思图案、色彩,绣出色彩斑斓、构图独特、手工精美、充满艺术想象力的作品。
贺春艳,1986年2月出生,女,傈僳族,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三社村民,一直任新山村农家书屋管理员。
新山傈僳族“刺绣技艺”传承谱系为家传,第一代传承人李文树(母亲),第二代传承人贺才树(姐姐),贺春艳为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是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贺春艳跟许多新山傈僳族妇女一样心灵手巧,从小就学习刺绣,掌握家中各种针线活的技能,当然这种学习是没有专门的学校和教师指导的,主要是从母亲熟练的针线、刺绣技艺中得到启发和培养的。把几何图案和各种动物、花草、生活用具的图案绣在外出习惯背的自制筒包上,作为馈赠亲友的最佳礼物。“正月里来闹元宵,给郎绣个花荷包。荷包带在哥身上,哥哥把我放心上”,这是过去未婚傈僳族女子在绣花时常唱的曲子。可以说,刺绣是傈僳族妇女们表达感情时创造的艺术品。在农闲时,贺春艳就带领傈僳族妇女三个一堆,五个一群,或坐在树下,或坐在村头,巧手绣出精美的鞋底、鞋垫、门帘、肚兜、头饰、束腰带、裤子、裙子、筒包、褥子、壁挂等,进而由刺绣发展绣毛绣,古朴中有纤细,其上用毛线、棉线绣、织、扎而成,美观大方、色彩绚丽、手工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