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陶器制作技艺(易门浦贝)

易门浦贝制陶历史悠久,始于明末清初,据说1644年李自成起义失败后,其部下李忠领着一小队人马逃到易门县浦贝外大坡时,发现这里有极好的胶泥土和河泥,是制作陶器的上好原料,加之这里地处偏僻,不为外人注意,便隐姓埋名,定居下来。李忠是江西人,起义前曾在瓷都景德镇干过陶器活,熟悉制陶工艺,便在这里就地建窑烧陶为生,以后代代相传。

为了进一步对浦贝陶的制作历史进行考证,2008年10月,易门县组织玉溪市文管所的专家对李忠碗窑遗址进行试掘,出土了一批陶制器物,主要有碗、罐、碟、盆、杯等青釉、绿釉、酱釉的青花瓷器,经专家考证,证实“浦贝陶”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60多年。

其制陶工艺流程比较复杂,主要工序有8道:原料开采→坯料配制→拉坯→干燥→施釉→装窑→烧成→出窑包装。“浦贝陶”制作技艺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当地有普遍的群众基础和稳固的骨干力量,它以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良好的质量、性能世代相传并蜚声省内外,其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和爱好者青睐。


传承人简介

杨建云

杨建云,汉族,1958年生,现年62岁,易门县浦贝乡中浦贝村人,是易门县传统手工土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建云生长在制陶世家,他初中毕业进入易门陶瓷社做工,学习陶艺制作原料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传统坯、釉料的配方和制作工艺流程。1987年,在易门陶瓷厂粗陶转细瓷技改项目中,经师傅杨发元的指导,杨建云开发出了日用细瓷模种和日用细瓷制作工艺,熟练掌握了陶艺产品造型设计、原始模种制作工艺流程。多年以来,杨建云致力于浦贝青花陶传统制作技艺的挖掘整理,延续“一根绳子一条腿,踏转陶盘出器皿”的传统制陶工艺,结合现代制陶工艺设备,不断推陈出新。采用浦贝境内特有的优质黏土、瓷泥和水晶石磨粉成浆,与当地的白泥配制出独特石釉,烧制成外观洁白的云南青花陶,似陶非陶,似瓷非瓷,被称之为“假瓷货”,深受人们喜爱,云南青花浦贝陶,也因此而得名。2013年,易门浦贝陶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杨建云被认定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经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评审被授予其“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称号。2017年荣获云南省第七批百名乡土人才称号。荣获2018年首届玉溪工匠,2019年,杨建云玉溪工匠创新工作室,易门县兴易文化名家、县委联系专家称号。为让易门“李忠窑”云南青花浦贝陶的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自筹资金80万元,创办了“云青陶艺传习基地”无偿招收陶艺爱好者,向他们传授制陶技艺,并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中,让传统技艺得以传承。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