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窑村制陶历史悠久。据记载,清乾隆元年(1736年)湖南省长沙府贵东县邻里乡人罗文华、杨义远、邓成和三人,靠一手制陶绝活来到碗窑村,娶了当地布朗人家的姑娘,在这里建起龙窑,以制陶为业,繁衍生息,龙窑烧制技艺代代相传,因最初的陶产品以碗为主,碗窑地名由此而来。碗窑陶器制作技艺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分布范围广,龙窑规模大,在自然村中,制陶艺人最多;二是既保留了内地制陶工艺的精华又融合了本地傣族、布朗族原始的泥条盘筑手工制陶工艺;三是种类丰富,陶产品古朴、粗犷、独具魅力,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四是技艺传承年代久远,传承范围广、涉及人数多,碗窑村规模最大时有80%以上的人家从事陶业生产,村内现共有龙窑11条,共有大小作坊108间,道路两旁的农户都有自己家的陶产品陈列室,全村现共申报各级传承人16人。2013年11月,该项目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丕追,汉族、1984年5月20日生,是博尚镇碗窑村杨姓第九代制陶传承人。现是临翔区政协委员、临翔区碗窑土陶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受祖辈制陶的熏陶,从小就与土陶解下了不解之缘,在祖父和父亲的严格要求和精心培养下,练就了扎实、娴熟的制陶技艺的基本功。杨丕追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同时,积极创新,不断改进制陶工艺,大大的丰富了陶产品的种类。目前产品主要以茶具、酒具、花器等器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