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泥彩塑产生于四川省大英县,可追溯到清中晚期,有近200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徐氏泥彩塑的题材主要以宗教、历史故事等传统题材为主,表现对象主要以人物为主,其他动物、植物、建筑、用品等作为人物的附属装饰。
徐氏泥彩塑作品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作品有:1979年修复新都宝光寺500罗汉;1981年-1989年复建丰都鬼城塑像2000余尊;修复重庆狮子山慈云寺佛像、塑梁平双桂堂伽蓝殿、遂宁广德寺天王殿水火金刚、射洪金华山祖师殿等;为台湾紫浩宫塑像140余尊;为绵阳罗汉寺塑神像3000余尊;为湖南南岳塑神州祖庙、三教九流殿、七十二行祖师堂、百家姓祠堂等塑像。
徐氏泥彩塑曾多次参加各类非遗展演,主要参加了2006年成都首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展演、2012年“根与魂——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2013年澳门“内地春节习俗展演”等。
徐兴国
男,1953年生,汉族,四川省大英县玉峰镇团结乡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氏泥彩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父亲学习泥塑、绘画和书法技艺。其父徐得亲是清末民初塑像名师杨子园、罗体成的最后一名入室弟子,当时民间有“杨塑罗画,盖过天下”之说。徐得亲也是《蓬溪县志》上记录的民间泥塑名家。在从事泥彩塑的40年中,徐兴国不断传承和总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和技艺特点,总结出了构图、扎骨架、和泥、搭粗坯、做细泥、修补、上彩、开相八个工序。
2012年至2015年,徐兴国用3年时间总结了徐氏泥彩塑的历史、技法,编撰了一本13万字、图片百余幅的书籍《徐氏泥彩塑技法》。徐兴国努力培养徐氏泥彩塑烦人第三代传人,毫无保留,全面教授技艺,目前第三代传人约30余人,第四代传人20余人。除此之外,还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开办技艺培训班,结合学校教育,招收青少年学生及民间美术爱好者,广泛培养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