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笔制作技艺
宣笔制作技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源于秦代,盛于唐宋,主要分布于宣城市,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宣笔制作需经过选料、水盆、制杆、装套、修笔、镶嵌、刻字、检验包装八大工序、一百多个环节,技艺极为复杂。宣笔一般按制作原料和弹性强弱分为软毫、硬毫、兼毫三大类。笔管以竹、木、牛角、瓷、象牙等为主,讲究“心圆管直”,雕刻简洁、清丽,不事繁溽。宣笔柔韧相宜,笔匀基固,书写流畅,收发自如,既能蓄墨又不肥滞。长锋软毫质软丰腴而不肥厚,转锋灵活,能收能放,刚柔相济;紫毫则锋利挺劲且不失柔转,既易着力又便掌握;狼毫笔发墨均匀流畅,硬中破软,笔道挺劲;兼毫笔更是宜书宜画,软硬兼宜。以泾县宣笔厂“三兔牌”宣笔、宣州“张苏制笔”为代表的宣笔,深受吴作人、刘海粟、李可染等书画家们的喜爱和赞誉。
佘征军,男,汉族,1962年生于泾县,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宣笔工艺研究所所长,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出生宣笔世家,祖辈佘有生是清代制笔名人。1982年他承祖业进入原泾县宣笔厂学徒,师从当代制笔名家余凤鸣、汤良骥、陈翠花等,系统学习了宣笔108道工序,掌握了宣笔制作的工艺特征。挖掘了铁头紫毫、汉簪笔、棗核笔、竹笔、草笔,改进宣笔的焊接技艺,使古老的宣笔焕发新生。近10多年来,他积极做好宣笔技艺的传承工作,授徒多人,其中佘吉、汤易芳等已成为宣笔的中坚力量。2016年参与《毛笔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多次走进大中小学传授技艺,为宣笔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