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人制作芦笙、吹奏芦笙的历史悠久,芦笙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苗族人的象征,它伴随着苗家人民世代传承。可以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和举办重大活动时,不吹芦笙就不叫苗族,没有芦笙也谈不上苗族文化。可见,芦笙是苗族人民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载体。芦笙由发音管、笙斗和簧片三个部分组成,制作的材料为竹、木、黄铜。竹子加工成发音管,木材制成笙斗,黄铜铸炼加工成发音的簧片。威信白苗芦笙形制多样,制作工艺更为复杂。除传统的六管芦笙外,还有十管、十一管、十二管等不同形制的芦笙。手艺精湛、心灵手巧的苗族芦笙制作手艺人还在芦笙上描绘出苗族传统纹饰或花鸟鱼虫等图案,使得苗族乐手吹奏起芦笙时既悦耳动听,又赏心悦目。
熊永忠,苗族,1961年10月25日生,威信县三桃乡斑竹村塆头村人,云南省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苗族(川黔滇次方言支系)芦笙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熊永忠自幼喜欢芦笙,幼年时便向父亲和姐夫学习芦笙吹奏,1982年开始,拜师邹绍宣学习苗族传统芦笙制作技艺,至今已经从艺33年。熊永忠制作芦笙的工艺较为复杂,从选材到做成成品时间长,大体要经历取材备料,加工竹木,制作笙斗和吹管,粘合芦笙主体,制作簧片,安装簧片,校音等多个步骤。熊永忠在传承传统六管芦笙的基础上,和徒弟们认真钻研,加密、增多音管,加上半音,扩宽音域,改良制作出可吹奏超过八度音的芦笙,增加了苗族芦笙乐曲演奏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