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木构建筑包括鼓楼、花桥、寨门、民居、戏楼等木构建筑,以鼓楼、花桥最具代表性,主要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等侗族地区。其结构独特,榫孔层叠交错,不用一钉一铆,衔合无隙。侗族人民在建造时采用竹条制成的“匠杆”竹尺和自成体系的设计施工符号,形成了独特的工艺体系,是中国民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黔东南州上百年的木构建筑在南部侗族地区比比皆是,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增冲鼓楼、地坪风雨桥;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肇兴鼓楼、风雨桥、纪堂鼓楼、述洞鼓楼、高阡鼓楼、信地鼓楼、流架风雨桥、高进戏楼、登岑粮仓群等。2008年6月,黎平县、从江县申报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杨光锦,男,侗族,生于1943年6月,从江县高增乡高增村人,当地著名掌墨师,修建和维修鼓楼、风雨桥30余座及侗族民居近300栋。2018年5月,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