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与青少年交朋友,山东济南非遗“众星捧月”

2024-10-15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亦是非遗的未来。

去年以来,围绕强化非遗传播普及的目标,山东省济南市推进非遗深度融入国民教育体系,鼓励出版非遗通识教育读本或普及读物,持续实施“泉润非遗 文传校园”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

今年8月,济南市图书馆、天桥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打造的“非遗主题阅读空间”第三期活动“阅见奇迹,打开书卷里的魔术世界”与读者见面。

活动诚邀天桥辖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仙人摘豆”传承人张云峰作为阅读推荐人,带领读者共读光绪十五年出版的魔术奇书《中外戏法图说》(又称《鹅幻汇编》)。现场展现书中记载的、流传140多年的近景魔术“仙人摘豆”,用阅读这把钥匙,跨越现实与幻想的界限,为读者打开通往魔术世界的大门。

活动现场,近百位读者通过互动教学,学会多个简单却惊艳的魔术技巧,将隐藏在书页间的“魔法”照进现实。“能读书,还能看魔术,真是太有意思啦”“我读过很多书,还从来没读过140年前的书”“这是怎么变得,我也想学”……活动现场不时传来大小读者的掌声和感叹声。

近些年,济南市鼓励各学校普及非遗教育,利用非遗项目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历史底蕴和育人功能,培养学生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形成人人都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播者的浓厚氛围。

同时,济南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培育一批有一定技能的小传承人,在职业院校培养一批掌握一门精湛技艺的非遗技能人才,让非遗在校园生根、开花、结果。

“画稿、刻版、印刷、装裱、开相……莱芜木版年画第四代传承人石桂利已经从业40多年。近年来,石桂利带着木版年画走进社区、校园,深入汶源书院、莱芜区风城小学等地,宣传和传授莱芜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

2019年9月,石桂利被聘任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特聘教授,进一步扩大了木版年画技艺在学生群体间的覆盖面。

非遗传承如植树,需要好的树苗,更需要贴心负责的植树人。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体育工作的有关意见和部署要求,近年来济南市建设一批学校美育、体育实践基地,加大非遗师资队伍培养力度,鼓励非遗传承人在中小学开设特色课程,兼任学校美育、体育教师。

今年3月,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泉润非遗”济南市非遗志愿者,赴历城区唐王街道调研市级非遗代表项目传统鸟笼扎制技艺。

通过现场考察项目传承场所、座谈交流等形式,非遗志愿者深入、全面掌握该项目发展状况,为该项目在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营销等方面给予指导建议。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济南市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济南市首支非遗志愿服务队——“泉润非遗”正式成立。

“泉润非遗”济南市非遗志愿服务队是在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由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招募成立的志愿者团队。

一年多来,“泉润非遗”济南市非遗志愿服务队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不断壮大非遗志愿者团队,建立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传承的有效途径,为济南市文化志愿服务、非遗传承发展工作贡献力量。

这两年,济南市还鼓励职业院校发挥现有专业优势,与非遗项目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有条件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设置科研实践工作站,建设非遗研发基地,帮助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设计、研发新产品和衍生品。

今年6月,济南职业学院“济南非遗产教研创中心”揭牌,济南市非遗产教研创中心正式落地济南职业学院。济南市非遗产教研创中心由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济南职业学院发起,致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传承人才队伍,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非遗的学、教、研、产一体化运行。

济南职业学院负责人介绍,将依托济南非遗产教研发中心,创新非遗教育模式,赋予非遗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并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以教研引领非遗教育向专业化、纵深化方向发展,以活动促进非遗延续传承、创新发展。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