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又称“胡仁乌力格尔”,是蒙古族民间艺人用四弦琴为伴奏乐器,说唱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传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其是融汇了蒙古族史诗说唱、祝赞词、好来宝、叙事民歌、祭祀音乐以及北方汉族曲艺等各种艺术精华而产生和发展,经过前郭尔罗斯常明、青宝、白音仓布等几代“胡尔沁”(乌力格尔艺人)的不断融汇,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征。

乌力格尔是一人、一琴,用多种曲调来表达不同感情、不同情绪,描述不同场面和不同人物,有一定的灵活性。唱词主要是为了叙述故事情节,语言通俗易懂。曲调上,艺人根据传承和自己掌握的曲调,讲述故事时,可有一定的变化,同一曲调可用在不同的地方,同一内容可选用不同的曲调。讲述内容多是传说故事和史书演义,如《格萨尔》《江格尔》《唐代五传》《三国演义》等。目前搜集整理到的乌力格尔书目有200多个、曲调110多首。额尔敦尼、那音太为前郭尔罗斯早期乌力格尔艺人,师徒传承至今已六代。


传承人简介

包朝格柱

包朝格柱,男,蒙古族,1969年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腰林毛都镇白音套海嘎查,现任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草原文化馆副馆长。兼任中国文化艺术联合会第十届全国代表,中共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十四届、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乌力格尔”代表性传承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北方草原文化音乐研究与传承基地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吉林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内蒙古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民族文字出版资金资助项目》“胡仁、乌力格尔”专家,内蒙古民族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吉林省民族学协会会员,吉林省蒙古语文学会会员,吉林省蒙古族文化与经济促进会会员,松原市蒙古族博文化研究会会长,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多次参加全国、八省区蒙古族胡仁·乌力格尔调录大会和乌力格尔大赛。2010年参加《中国第十届艺术节》,参赛曲目双人好来宝《历史问答》荣获群星奖;2011年参加在德国举办的“陶力与蒙古周边地区口头文学国际学术论坛”会议,并在德国北莱茵·韦斯特科学院举办个人演唱会,把古老的蒙古族文化遗产带向国际舞台。


作品展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