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织造技艺(杭罗织造技艺)
罗,是中国丝绸代表品种“绫罗绸缎”之一,历史悠久,名扬中外。杭罗原产杭州,由纯桑蚕丝以平纹和纱罗组织联合构成,绸面具有等距规律的直条形或横条形纱孔,孔眼清晰,质地刚柔滑爽。杭罗历史悠远,在宋代方志中已屡有记载,清代则成为杭州丝绸中颇为著名的品种之一。杭罗的织机几经变革,然而在它的生产流程中仍然保持着大量的手工技艺,精致缜密,要求极高。原料厂丝进厂后,必须经过严格检验、筛选,然后历经浸泡、晾干、翻丝、纤经、摇纡等工艺流程,上机织造。粗坯还要历经精练、染色等工序,才能成为精致的杭罗出厂。2009年,杭罗织造技艺作为“中国蚕桑丝织”的重要子项目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邵官兴,杭罗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生于1954年,17岁开始跟随父亲邵景全学习织造杭罗。先学摇纡三年,再跟师父学习修理织机、整机、上机织造等技术,最后完整熟练地掌握了整个杭罗织造技艺工序。
为了让杭罗能生存和发展下去,邵官兴花了5年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最终完成了传统杭罗水织秘方的半自动化改造。经过改良的杭罗织机,能够在保证质量恒定的情况下,每天每台机器生产杭罗18至20米,比原来的手工织机生产效率提高了六倍多,关键的传统工艺都得到了传承。
40多年来,他坚守杭罗织造事业,传艺授徒、研习技艺、宣传展演,并对杭罗的水织法加以改良,让这项传统技艺完整地保存至今并不断发展。先后获得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中国传统工艺名品一等奖、中华老字号杰出工匠奖等奖项。其作品被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本人于2018年获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杭罗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