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雕版印刷技艺起于隋末,是我国传统典籍印刷的重要技术,是中国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悠久的历史和独到的技法,在印刷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印刷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除了印制官方和民间的各种图案和文字内容的书籍,杭州雕版印刷还广泛应用于古代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诸如年画、地契、租约、合同、证书、纸币、广告、纸牌、名片、请帖、信笺、信封等。
杭州雕版印刷的整个过程大体分为选材、雕刻、印刷三个程序,共有浸蒸、取板、刨涂、磨板、描稿、拳刀、崩刀、重刀、铲底、成型、对稿、夹纸、对版、调色、干印、湿印、“刷”、“砑”、“掸”、饾版、拱花二十一种技法,印刷产品历来以“选材精良、刻工精巧、印刷精美”而著称。
2009年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杭州雕版印刷技艺作为扩展项目,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小建,195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杭州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小建1978年进入浙江美术学院水印工厂工作,师承于张耕源、徐银森等老师,学习传统雕版、水印技术。美院水印工厂解散后,在多数同事停刀转行的情况下,黄小建仍坚持传承雕版技艺,钻研木版水印技术,并完成了如翻刻、印制宋版书《唐女郎鱼玄机诗集》等多件作品,填补了近年来刊刻雕版书技术的空白。同时,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重现了绝迹已久的“饾版、拱花”技术。近年来,黄小建还通过培训授徒等形式,致力于培养杭州雕版印刷术的新一代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