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民间传统活动的简称。红安民间刺绣做为一种民间文化行为,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历来就有“黄安(今红安)无女不绣花”之说,鼎盛时期(解放后至文革前)红安绣制鞋垫已形成全县最盛行的风尚。绣花鞋垫成为馈赠亲友、定情信物必备之品。姑娘出嫁时,少则十双多则百双作为嫁妆,亦是姑娘展示才华、抒发感情的载体。红安民间刺绣绣品多样,如鞋、帽、枕、兜、衣边、鞋垫、门帘、帐筵等等。其针法技巧因绣品对象而异,其针法灵巧多变,主要分丝绣、绒绣两大类,其构图色彩大胆、夸张、变幻,表现出明快美、格律美、质朴美,专家认为:具有长江中下游艺术特色。
刘寿仙,1962年生于湖北红安,自幼跟随着姑妈学习刺绣,精通丝绣、挑绣、绒绣三大针法,和丝绣中的平针、参针、辫针、套针,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针法,这些针法的特点是粗细有致:粗的形同泼墨,细的细致入微。1980年独自刺绣剧团表演时用的戏服,得到好评。2006年红安县文化馆举办绣活能手评选活动时,以精美的作品和全面的针法还有赏心悦目的色彩搭配,荣获绣活能手的光荣称号,2008年荣获省级红安绣活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经过十年的不断努力在2018年荣获国家级红安绣活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这些年来刘寿仙做的绣活作品数以千计,其中有的一件作品上用到多种不同的针法来体现作品的灵活性,在配色方面,凭借多年以来的经验用色大胆、和谐,很多作品被专家教授以高价购买做为收藏。